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工作 >>教海拾贝
育秀集团教研听课观后感
发布日期:2019-12-20 14:12:59   发布人:教导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昨天有幸听了一节我们育秀集团六年级数学组的教研活动课,是由毛老师上的《圆的周长》。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二是经历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由来并能进行一些实际运用。下面我将结合毛老师的这节课,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优点3大点3小点

1、从旧知识的迁移中掌握新知。普遍地,本课的引入为学生能利用知识迁移,归纳总结出圆的周长的概念及如何求出的周长。在本节课的引入部分,毛老师由一个农场围栏的情景问题,引导学生如何比较两种方案的优劣性,引出对几何模型的周长探求最终将问题归结到两点:什么是圆的周长?如何求圆的周长?此时学生可类比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的概念,归纳总结出圆的周长的意义,求圆的周长就是求围成圆的曲线的长。

2、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话大多是衔接作用,其余时间基本都是学生讲。仔细品味她班上学生的语言,可以发现,学生们介绍时用的语言都是很规范的,“根据这些数据我发现,这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接近3的”“因为……,因此我认为……”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很严密,而且语言表达的很规范,很清晰。说明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是非常的注重学生语言习惯的培养的

3、纵观整节课,个人感觉老师不是浅层次注重形式的“生本教育”,她强化了老师引领和指正的引导作用。生本教育的本意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多地移交给学生,但六年级的学生群体普遍处于从“他人教”到“自己学”的一个过程,毛老师在这一点上拿捏的恰到好处

除了上述的三点之外,毛老师的这节课还有很多亮点,譬如:

1. 板书的规范性,引导学生规范的解题格式。

2. 数学史的拓展,让学生感受到对圆的探究是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的。

3. 在实操过程中利用“硬币”作为实验对象,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建模中类似“图像处理算法”的一种实践体验。

下面简要地说一些个人认为的不足之处

1、在得到圆周率概念,并引入简记符号“π”时,毛老师应该强调一下π是一个数。因为在学生的直观感觉上,π更形似于一个字母。而在七年级分式的学习中,经常有同学会将形如“”的数误判为分式。所以我觉得在这点上,老师可以强调一下,方便之后的学习。

2、可能是观摩课的缘故,毛老师在本节课的用词上出现了“等量代换”、“提公因式”等高年级的专业术语,希望今后这点能多注意

3、生实验结束汇报数据,产生误差时,教师应适当的解释一下误差产生的原因:

在绕绳法中,同学们所选取的绳子粗细有差异。

②在滚测法中,推硬币时,硬币可能没有自身转动,但也朝前移动了(即平移)。

因为数学是一门解决问题的学科,所以学生们在产生误差的时候,教师给学生应做适当的解释,避免孩子心中总留有着疑惑。

最后,还是很感激能有这样的一次机会,去聆听“邻居”学校的一堂精彩的课,让我能结合自身教学做一些反思,扬长避短,提高我的教师专业素养。

                                                             (少体校 宋晓波)

分享到:
相关信息